【华亭】林麝生香“钱景”阔 产业织锦富路宽
林麝 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走进华亭市砚峡乡东沟社区林麝产业园,一幅灵动的画卷已然铺开。
栅栏内,一只只毛色光亮的林麝正优雅踱步。瞧,那只健壮的雄麝正昂首享用着鲜嫩的桑叶,露珠在叶片上晶莹闪烁;几只幼崽你追我赶,在特制的木架上轻盈跳跃,宛如林间的精灵;角落处,一只母麝安然卧在干爽的草垫上,惬意地眯眼享受着穿过树梢的缕缕晨光,阳光为它镶上了一道金边。这里,是砚峡乡“点麝成金”的梦想之地。
近年来,砚峡乡果断转身,响亮提出“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发展新路,将目光投向了林麝——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分泌的麝香被誉为“软黄金”。从2015年一家企业小心翼翼试养5只的“星星之火”,到如今全乡11家企业和养殖大户共同呵护着超过1300只的珍贵种群,慧源、昌源、陇跃、森沐4个现代化示范点星罗棋布,一个占地260亩、规划科学、设施完善的林麝产业示范基地巍然矗立。砚峡乡的林麝养殖产业,已然从幼苗长成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站在园区高处俯瞰,东沟社区党总支书记闫钰指着鳞次栉比的标准化圈舍,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看这阵势!从最初的摸索到现在的规模,我们倾注了太多心血。去年底存栏刚破千,今年就奔着一千三去了!圈舍利用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真有点‘一舍难求’了。”
村民马代虎便是受益者之一。他熟练地推着小车,穿梭在干净整洁的圈舍间,一边利落地清扫,一边将精心配比的饲料倒入食槽。“以前要么下矿,要么外出打零工,顾不了家。现在在家门口这麝场上班,每月稳稳当当拿3000多块,活儿不算重,还能照顾老人、侍弄几亩地,日子踏实多了!”马代虎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东沟社区,已有超过60位像马代虎这样的村民,在家门口端起了林麝产业的“金饭碗”。
这份“金饭碗”的打造,源于东沟社区精心编织的“联农带农”致富网:支部掌舵引方向,企业合作社搭台唱戏,能人示范带头跑,村集体和群众踊跃入股参与。
具体怎么联?一是“订单农业”稳增收:与周边农户签订上百亩的桑树、黄精等饲料作物订单,保障原料供应;二是“土地入股”享红利:村民以土地资源入股合作社,坐享分红;三是“家门口就业”最实惠:养殖场提供饲养、清洁、管护等岗位。多重纽带,让企业和农户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吸引了越来越多乡亲投身其中,一条特色鲜明的富民新路越走越宽广。
砚峡乡依托由10名省市级专家组成的林麝技术服务团队,定期深入田间圈舍,开展从建厂选址、圈舍科学设计、精细化饲养管理、常见病精准防治,到高效繁育技术及规范麝香提取等全链条技术培训和讲座。
“以前养麝最怕生病,现在专家手把手教,心里有底了!”养殖大户李慧娟在参加完疾病防治培训后信心倍增。这些点对点、面对面的科技服务,显著提升了养殖户技能,有效降低了风险,为提升林麝种群质量和麝香产量、进而提升整个产业的“含金量” 打下了坚实基础。
晨光中,林麝轻盈的身影跃动不息;阳光下,村民忙碌的身影充满干劲。林麝养殖,这昔日深山的“瑰宝”,在砚峡乡已然绽放成富民强村的“金色产业”。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砚峡乡正精心描绘着林麝产业的锦绣蓝图——让“软黄金”的芬芳,飘得更远,惠及更多乡亲,铺就更宽更美的共同富裕之路。
(通讯员 张小兵 王博洋)
下一篇: 【崇信】小蜜蜂“酿”出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