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兴“牛”业 强链补链促发展——庄浪县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互促共建、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庄浪县深入贯彻全市“3659”总体发展思路,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红色领航产业链党建联盟部署要求,成立了庄浪县平凉红牛产业链联盟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扩大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以打造全省平凉红牛产业强县和优质高档型肉牛基地为目标,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互促共建、融合发展。至目前,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1.9万头,出栏2.4万头,产值17.2亿元。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机制建立创“链”。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成立庄浪县平凉红牛产业链联盟党委,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联席会议机制,商定议事规则,明确委员职责,列出政策、责任、任务清单,绘制产业链发展图谱,充分发挥党建联盟作用,以县内的养殖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永双鑫肉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旭盛祥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载体,组建联合党支部3个,切实以“党建链”串起了“产业链”,形成了链长牵头负责、行政+技术专班推进、部门协同配合、链主企业支撑带动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发挥组织优势,强化产销对接延“链”。发挥党建联盟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放大“庄浪模式”效应,吸纳社会资金4430万元,依托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玉米饲草基地建设等项目,新建、改扩建岳堡、柳梁、南湖、赵墩、良邑、永宁、通化7个饲草料加工厂,指导流转土地种植粮饲兼用玉米4.2万亩,年可完成玉米饲草青贮15万吨、加工干饲草5万吨、精饲料1万吨,将为全县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提供充足的饲草供应,并有效解决了全县饲草种植户饲草销售问题,同时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资金保障。建成永宁镇平凉红牛集散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交易,年交易活牛1万头以上,打造形成带动当地辐射周边地区的肉牛交易集散地,进一步拓展肉牛销售渠道,延伸了产业链条。
三是凝聚红色力量,强化技术管理强“链”。充分发挥党建联盟红色力量,着力破解党建与生产经营“两张皮”问题。组建“平凉红牛产业链党建联盟先锋服务队”1支,引导38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自身优势,以开展“技能大比武,岗位大练兵”主题党日活动和“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为抓手,引导企业党员职工积极投身于平凉红牛产业链发展,按月收集汇总企业需求、资源、政策“三张清单”。邀请国家科技特派团、省市科研院所畜牧兽医专家和县内业务骨干教师,围绕科学管理、精细饲喂、肉牛冻配、疫病诊疗、玉米全株青贮等重点内容,采取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的方式,对养殖技术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8场次,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冻配肉牛2.6万头,收集整理产业发展方面存在问题和技术难题83条,现场解决67条,为加快推进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聚焦联盟引路,强化主体培育引“链”。按照“联盟引路、领导带头、部门联动、全员参与”招商理念,引进甘肃坤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南湖镇2000头平凉红牛养殖小区1处,及时协调落实建设项目用地150亩,衔接做好环评批复工作,确保该项目顺利开展,已建成标准化牛舍20栋1.56万平方米,配套建成体检中心、重胎母牛护理中心、犊牛月子护理中心等附属设施。积极组织实施“龙头企业+养殖户+银行+保险+市场营销”五位一体的“订单代养”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党支部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等多元化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红牛产业,着力破解了产业链“联动难、同步难、配套难”等问题,真正形成了党建共抓、政策共研、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生产共促的发展新格局。
五是释放红色动能,强化政策扶持补“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力完善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升级需求推进项目建设,做到了“红色动能”在产业链上持续奔涌,赋能项目招商、落地、实施全过程,为年内实施的平凉红牛产业链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2022年,平凉红牛产业链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2.6亿元,已完成投资1.9亿元。同时,加大县级统筹整合资金安排力度,共安排一、二、三批统筹整合涉农财政资金6069万元,实施“五补三扶一奖”政策。至目前,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1.9万头,出栏2.4万头,新建百头以上规模养牛场5个、建成标准化平凉红牛繁育基地6处,新增培育养牛大户160户。通过不断增强党建“软实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互促互赢的新路子。
(撰稿:陈伟 审核:李荣来 责任编辑:王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