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谋远 新质扬帆
为平凉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续航增速”
——访市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小军
“我们将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近日,市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小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今年以来,市畜牧兽医局在深化改革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工作亮点? 赵小军:今年以来,我们聚焦“三区一城市”战略定位,紧盯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和建设“陇东百万头红牛标准化养殖基地”这一目标定位,坚持以养殖业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全市以平凉红牛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牛出栏量20.63万头,同比增长9.63%,出栏增速连续8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 一是市场冲击应对有力。制定了《关于抵御市场冲击加快推进平凉红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稳定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全力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引导养殖场(户)优化养殖结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各县(市、区)扶持资金达1.2亿元。在西杂牛价格同比下跌近40%的情形下,平凉红牛活牛价格基本稳定。二是项目建设加力提速。谋划实施产业链项目65个,已开工60个,完成投资9.85亿元。灵台昊康万头平凉红牛育肥场建成投运,崇信陇通源5000头红牛养殖场等项目加速推进。崆峒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二期项目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批立项。三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赴成都、石家庄、郑州、广州、深圳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招引项目15个,落地建设13个,完成投资6.16亿元。中滨控股集团投资5.1亿元建设平凉红牛产业园,一期3000头高端红牛育肥场项目已开工建设。四是科技赋能提质增效。《平凉红牛种群鉴定标准》等6项团体标准发布实施,构建了涵盖种群、繁育、饲养、屠宰分割等多环节、全链式的标准体系。制定印发《平凉红牛育种场管理办法(试行)》《平凉红牛育种场管理“十条”规范》等制度,平凉红牛新品种培育有序推进。五是产业链条有效延伸。种植粮饲兼用玉米14.5万亩,可收贮饲草55.7万吨以上;全市“粮改饲”达75万亩,可青贮秸秆308.8万吨以上。新引培龙头企业11个,屠宰精深加工生产线3条,有机肥生产线4条,饲草加工生产线5条。新开设“平凉红牛”直营店3家,餐饮体验店4家,“平凉红牛”旗舰店成功入驻京东、抖音电商平台。六是安全底线全面筑牢。加强动物免疫和检疫,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2.4%,口蹄疫等应免畜禽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抽检合格率70%以上。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上半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4.65%。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一轮学习热潮,市直畜牧兽医系统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赵小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市畜牧兽医局党组精心组织、迅速行动,制定《市直畜牧兽医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实施方案》,开展“五学五强化”活动,推动全会精神走深走实。学通政策措施,强化理论武装。《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覆盖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将认真学通学透,找准政策措施与全市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做到在理论上清醒,在思想上坚定,在行动上自觉,为贯彻落实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凝聚力量。 省委、省政府赋予平凉聚力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和建设“陇东百万头红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定位使命,以平凉红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优势机遇叠加,市直畜牧兽医系统将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价值观,自觉在学习中明方向、找措施、守底线,强化作风建设,锤炼过硬本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答好“改革为民、改革惠民”的时代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