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产业” “牛赛事” “牛技术” ——平凉“牛工会”汇聚“牛人”力量带领乡亲共“犇”致富路

  • 时间:2024-08-22 08:52
  • 浏览次数:
  • 来源:甘肃工会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分享:
平凉,一个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焕发勃勃生机的地区,近年来将红牛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产业”,成功地将传统的“耕地牛”转变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致富牛”。在此过程中,平凉市总工会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建强产业链工会组织、培育牛产业工人队伍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为红牛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工力量”。


“牛赛事”火起来,“牛人”红起来

早在2019年,第十四届中国牛产业发展大会暨平凉市首届红牛美食节期间,由平凉市总工会主办的平凉红牛美食烹饪技能大赛精彩开“演”。全市七县(市、区)900多名职工亮绝活、展风采,让平凉红牛特色美食惊艳了众多参会的人员。
崇信县是平凉市能繁母牛和红牛良种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养殖地,是平凉红牛发展的核心区之一。当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窑洞养牛产业带,走出了一条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农户增收的致富“牛”路子。2024年平凉市红牛产业技能大赛这里盛大举办,来自全市8支代表队的68名参赛选手目测牛体重、煎牛排、刨牛肉摆盘……经过多轮对决,一场赛事评出了5名“平凉市技术能手”,8名“平凉市技术标兵”,13名“平凉市优秀选手”。
沿着牛产业链,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技能大赛在平凉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牛产业工人开辟畅通了职业生涯的“星光大道”,赛事中涌现出的“牛人”们成了乡亲们中间的“红人”。
崇信县红牛养殖公司经理、工会主席李晓东对“牛赛事”引发的连锁效应深有感触,“红牛产业技能大赛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我们平凉的地标美食,也给了选手们切磋技艺的平台。提高了产业工人和农户养殖红牛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客商投资平凉红牛养殖,拓宽了红牛销售路子。”
养牛,是一条致富路,当“牛人”是一件光荣事,成了乡亲们的共识。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技能展演赛,形成了平凉各级工会日有练兵,月有比武,季有高潮,年有成效,每年有选手参加省级和全国决赛的大练兵格局。


“牛工会”建起来,“牛产业”强起来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平凉市总工会主动作为,坚持“哪里有农民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产业链上开展工会工作。深入红牛养殖场、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工会组织,动员农民工入会。
同时,平凉市各级工会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延伸手臂、指导县(市、区)总工会扩展业务,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激活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微细胞”,使之成为培养更多技能人才和各级劳模的主阵地。
崇信县总工会通过“跨村联建”模式,把“单打独斗”的养殖户“链”成“遍地开花”的“大联盟”。2023年4月,崇信县柏树镇依托产业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木家坡村,与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发展比较滞后的党洼村、闫湾村、柏树村组建了柏树镇牛果产业工会联合会,四个村子抱团发展,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弱、散、小、相互竞争等问题,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在助推牛果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目前,4个村建有矮化密植苹果园7100多亩,养殖红牛2500头,引进供应链企业6家,先后投产了万吨果品气调库、智能分选线、果袋纸箱厂等产业链项目,年产值近1亿元,为周边村社300多名村民就近提供了就业岗位。”牛果产业工会联合会负责人、木家坡村党支部书记路喜秀高兴地说。
平凉市第四届劳动模范姚军福从一个“放牛娃”,靠着“寄养代繁”模式在当地带头发展红牛养殖,变成了乡亲们脱贫路上的“牛司令”;省级“劳动模范”朱胜利创新养牛技术成为全县的榜样,带动了全县牛产业的发展;甘肃省劳动模范、崆峒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郭凯依托“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平台,从“牛司令”变成了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的“牛劳模”。
从养牛场到田间地头,平凉涌现出一大批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红牛产业的“牛劳模”。“一头牛”牵出了一条全产业链,一个个“牛主席”,带动了一群乡亲走上增收路。


“牛技术”培训让致富路上“牛劲”十足

目前,平凉市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369个,全市肉牛饲养量2024年6月底突破百万头大关,从业人员18万人,工会会员2.3万人,培育养牛大户1.6万户,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012个,带动了8.42万贫困户发展牛产业。建成市、县、乡三级科技服务站110个,肉牛冻配改良点129个,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2%,亮眼成绩的背后,“牛技术”对红牛产业发展的贡献不可或缺。
平凉工会以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养殖场输送懂技术、会养牛、能管理的产业工人,从2010年以来,平凉市总工会依托下属服务机构腾飞职业培训中心、第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化职业培训、技能鉴定,长年承担全市农民工、果树工、红牛饲养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十多年来,累计培训12.3万人,开展十多个工种社会职业人员技术鉴定7.8万人,向平凉市辖区七县(市、区)红牛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9万人,让他们拿上了致富的“金钥匙”。
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平凉,因牛而富,因牛而兴,因牛而荣,因牛而“牛”,平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赵锋表示,“通过举办全市红牛产业技能大赛,发现、培养更多的‘金牌工人’‘能工巧匠’和‘创新技术能手’,助力提升平凉红牛产业标准化、科学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平凉积聚强大的工会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