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平凉红牛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 时间:2022-07-21 17:32
  • 浏览次数:
  • 来源:崇信县畜牧兽医中心
  • 字体: [ ] [ ] [ ]
  • 分享:

平凉红牛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崇信县宰相村500头养殖小区全面建成

今年以来,崇信县坚持把红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按照市上提出的“3659”发展思路和我县“塬果川菜整县牛”的产业布局,全面推行链长制,着力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加快推进红牛产业全链式发展。全县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1个,修建养畜暖棚341座,建成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7条,改造窑洞1701孔。截止6月底,全县牛饲养量达到7.83万头,出栏2.69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25亿元,完成增加值2.04亿元。牛产业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效益凸显”的良好势头。

宰相村位于崇信县新窑镇南部山区,全村辖四社123户364人,有养牛户21户,养牛260多头,这里曾经是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经济条件差、群众收入少、产业单一,五六十年代受水质影响,老一辈的人大多都患有大骨关节病,走路干活没有那么利索,立地条件差、群众出行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半个月见不着一个生面人”,就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勤劳质朴的宰相人,不甘就这样贫困、落后下去,通过脱贫攻坚,2019年宰相村退出了贫困村。2022年产业链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多方筹措,坚持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积极争取项目,建成宰相村500头标准化红牛养殖小区1处,对宰相村西社30户140间废弃房屋拆除后进行盘活利用,新建标准化牛棚19座、生产用房76间,按照“四区分离”要求,建成了防疫室、消毒室、堆粪场、草料场等配套设施,制定了标准化养牛技术规程,该项目建成后,全面推广“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增加养牛大户19户,安置剩余劳动力21人,健全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带动农户发展红牛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出栏优质肉牛100头以上,净收入达到80万元,效益明显。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以实施整市“粮改饲”项目为引领,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持续扩大优质饲草种植规模,完善草产品种植、收割、加工、运输、销售保障体系建设,宰相村村集体流转闲置土地300余亩用于种植饲草玉米,形成了“饲草种植+饲草加工+肉牛养殖”循环发展模式,租赁牛棚和生产用房给养殖农户,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