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强”字当头 着力做好“牛文章”
近年来,泾川县抢抓国家加快发展肉牛产业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牛产业、着力做强牛品牌,走出了一条产业壮大、品牌提升、农民增收的畜牧业发展“牛路子”。
一、强化项目引领,做大做强牛产业。坚持“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引领”发展思路,致力提升肉牛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农户养牛由“商品”到“产品”,再到“产业”转变,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驱动器。近年来,先后争取实施产业集群项目、粮改饲项目、国家数字畜牧业项目、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等,累计补贴30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养牛场(小区)50家,肉牛屠宰及牛肉产品加工企业1家,饲料加工企业1家,饲草收贮企业1家。
二、强化种业提升,做精做细“牛芯片”。良种被视为养殖业做精做细的“芯片”,为进一步加快平凉红牛新品种培育进程,我县积极与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采取“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的模式,建成平凉红牛良种中心,在良种中心成立了吴建平教授工作站,柔性引进吴建平教授等18人专家团队入站工作,不断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形成一个集平凉红牛遗传改良、繁育饲养及产业化示范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地方特色的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对平凉红牛遗传资源的搜集、评价、保护与利用,以及平凉红牛遗传改良过程中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为平凉红牛新品种(系)培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强化转型升级,做好做新“牛模式”。坚持政府搭台、合作社运营、群众唱戏,探索推广户繁场育、寄养代繁、托管代养等养殖模式和“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公司+科研院校”等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牛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制定出台牛产业发展扶持管理办法,创新“合作社(龙头企业)+金融信贷+养殖户”等融资担保模式,推行活牛抵押贷款试点,发放贷款7286万元,其中活牛抵押授信贷款 186万元。大力开展“反哺归泾”行动,动员泾川籍企业家返乡投资350多万元,在玉都、泾明建办窑洞养牛场2处,有力撬动社会资本助推牛产业发展。
四、强化技术指导,做足做实“牛服务”。牛产业要发展,人才技术是关键。我县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通过“班子成员+技术人员+基层防疫员”三级网格管理制度,为企业送技术送服务,做好技术和防疫保障。充分发挥基层技术人才的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抽组班子成员和技术人员52名,组成规模养殖场(户)“一对一”包抓工作推进队,实施精准包抓,推行网格化管理;邀请专家开展养殖和防疫实训指导,培训养殖从业人员2200人次,发放《平凉红牛饲养管理技术指南》3000多册。
(撰稿:高小红 审核:李荣来 责任编辑:王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