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红牛主要疫病防控高端技能人才培训班在兰州成功举办
为强化平凉红牛疫病防控技术力量,进一步提升全市动物疫病防控水平,近日平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13 名疫控技术骨干开展了为期 5 天的高端技能培训。
本次培训充分发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资源优势,邀请到甘肃省牛体系首席专家赵生国、牛体系疫病防控岗位专家包世俊、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陈启伟、景志忠等知名牛遗传育种与繁殖、牛病防控等专家。聚焦动物疫病防控、诊断及生物安全管理三大核心领域,围绕产业发展与疫病风险,以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衣原体和寄生虫病等重点疫病的防控技术为切入点,深度解析了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及主要传染病流行新特征。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了平凉红牛重点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免疫策略、应急处置流程等实战技能。从样本规范化采集、PCR 检测、ELISA 应用到结果精准分析系统讲授了规范化全流程操作。培训还安排学员对中国动物疫病防控国家参考实验室进行了观摩,学员系统了解P3实验室分区布局、生物安全管理、设备运行、操作规程及个人防护等关键环节。部分学员在老师指导下,在兰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进行了牛布鲁氏菌病ELISA检测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操作技术实训。
通过5天沉浸式培训,参训学员在专业能力与认知层面实现了三重提升:一是视野得到拓展。对当前平凉红牛疫病流行趋势和防控新技术有了清晰认识,对基因测序、数字流行病学等新技术在疫病监测中的应用有了清晰认知,打破传统防控思维局限。二是技能显著提升。熟练掌握了重点疫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控策略,尤其是 PCR 检测、ELISA 应用等关键技术的实操能力显著提高。三是生物安全意识全面增强。进一步树牢了“预防为先、防控结合”的生物安全理念,将实验室分区管理、消毒规程等要求转化为具体操作规范,为基层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次培训结合平凉红牛产业实际需求,针对平凉红牛养殖中常见的疫病风险点和技术短板,量身设计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内容既涵盖前沿知识,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内容实用,针对性强,干货满满。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精准做好平凉红牛疫病监测、诊断和防控工作。市疫控中心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技术交流机制,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平凉红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疫病防控“防火墙”。
(撰稿:杨 程 校稿:黄建伟 编辑:崔怡涛 审核:韩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