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当前肉牛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全区紧扣“创建平凉红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定位,坚持“场户结合、繁育并举、科技支撑、品牌引领、链式发展”五条路径,聚力实施“增量扩繁、加工增效、交易营销、种群培育、饲草供给、品牌打造、循环发展”七大工程,牛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受全国肉牛市场价格波动、全省肉牛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全区肉牛规模场(小区)亏损明显,投资热情和养殖信心不足,养殖规模下滑、增速有所下降。
一、规模场(小区)养殖亏损分析
(一)活牛和牛肉价格波动较大,跌幅显著。全区共有规模肉牛养殖场(小区)162个,截止6月底,全区肉牛存栏11.96万头万头、出栏13.27万头,其中规模场(小区)存栏5.3万头,出栏6.5万头,辐射带动农户6200余户。自2022年11月份以来,受国内大环境影响,全区活牛及产品市场价格整体呈下跌趋势,规模场(小区)养殖效益缩水,处于亏损局面。经统计分析,2024年1月份肉牛出栏平均价格为28.5元/公斤,同比下降13.6%,环比下降4.4%;牛肉平均价格为59.4元/公斤,同比下降17.4%,环比下降5.4%。2月份肉牛出栏平均价格为27.8元/公斤,同比下降16.5%,环比下降2.5%;牛肉平均价格为57.5元/公斤,同比下降22.7%,环比下降3.2%。3月份肉牛出栏平均价格为24.5元/公斤,同比下降24.4%,环比下降11.9%;牛肉平均价格为55元/公斤,同比下降24.2%,环比下降4.3%。4月份肉牛出栏平均价格为23.3元/公斤,同比下降26.8%,环比下降5.3%;牛肉平均价格为52.5元/公斤,同比下降26.0%,环比下降4.6%;5月中旬,全区肉牛行情跌至近10年来的最低,育肥牛出栏价格已跌至18—22元/公斤,同比下跌32.1%。进入6月份以来,活牛价格逐渐呈现回暖趋势,20—24.5元/公斤,规模场(小区)养殖信心逐渐增强。
(二)行情低迷导致养殖效益下滑,亏损明显。根据对全区肉牛养殖户的实地调研,肉牛育肥饲养环节,目前出栏的育肥牛,其入栏时间多处于2023年第一、第二季度,当时正值牛价高位,450斤左右的犊牛价格约为8000—12000元,而养殖周期粮食与饲草价格有增无减,粗略计算饲养成本,在肉价持续低迷现况下,出售肉牛每头可能面临5000元的亏损。繁育母牛养殖环节,2023年犊牛价格开始逐渐下降,500斤的公犊牛从11000元逐渐降至6000元左右,450斤母犊牛价格从10000元逐渐降至2000—4500元不等。统计母牛妊娠周期、带犊阶段饲养成本,出栏犊牛也面临亏损。
二、采取的自救措施
一是增加平凉红牛存栏。今年来,我区结合区情实际科学谋划出台了平凉红牛基础母牛补助、平凉红牛新购基础母牛补助、平凉红牛基础母牛保护见犊补母等扩繁增量“一揽子”激励政策,一些规模场(小区)通过养殖或购进平凉红牛,每头享受1000—2000元的直接补助,有效对冲了市场低迷带来的损失。
二是降低饲养成本。加大对养殖场(户)培训的力度,引导养殖场(户)开展肉牛精细化养殖,根据肉牛不同生长阶段,合理配比精饲料比例,减少盲目添加精饲料、浓缩料,增加饲料成本的行为。同时,对肉牛进行一对一、精准化管理,及时对育肥慢、易生病、生产率低的牛只进行淘汰,从而降低饲养成本。
三是灵活养殖策略。抛大购小。具体为将1头出栏牛卖出去,购进2头公犊牛。因当前活牛价格较低,一头出栏牛按照当前市场价格22—25元/公斤来算,560公斤肉牛出栏价只有13000元,按照牛犊市场价格5000元/头,能买进2头小公牛,饲养12个月,利润为1000—2000元,可实现微利,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是缩短饲养周期。当前全国肉牛市场价格低迷,一些规模场(小区)从张掖、武威以及通辽购进价低质优的西杂肉牛,此类牛耐粗性好、日增重高、育肥快,可大大缩短饲养周期,实现短期快速育肥出栏,减少水、电及人工饲养成本。
三、原因分析
(一)需求方面:一是消费乏力导致活牛需求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有6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为0或者负值,有7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为负值,消费乏力波及牛肉市场,对牛肉等中高档消费需求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引起屠宰加工厂(企业)对活牛收购需求减少。加之国内牛肉传统消费进入饱和阶段,新的增长点培育增速乏力,对于牛肉价格下降起到传导作用。二是前一期猪价带动牛价下跌。1—4月,生猪价格呈现一路走跌趋势。在猪价便宜、牛价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消费群体选择更为便宜的猪肉,长期累积的消费趋势,导致牛肉需求量下降,牛价随市走低。
(二)供给方面:一是进口牛肉冲击。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加深,进口税率逐步下调,进口牛肉低价优势愈发凸显,新进口冻肉不断挤压活牛市场需求。同时,活牛进口量也在增加,由于国外养牛规模化、机械化程度更高,饲草料、人工成本低,比国内牛肉价格更具竞争优势,致使国产牛肉受到了严重冲击。如,俄罗斯进口牛肉每斤仅12元左右,相当于国内活牛价格。二是供给相对过剩。2023年我国牛肉总产量超过753万吨,比10年前增加了300多万吨,加上进口的273.74多万吨,总量超过1000万吨,在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供给相对过剩的局面,国内牛肉市场的“供强需弱”也是造成肉牛及牛肉行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产业发展方面:受房地产行业影响,许多金融、房地产、建材、装饰装修企业转型进入养殖领域,加之前几年牛价较高的利益风口和各地政府持续扶持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养殖肉牛,使整个养殖行业迅速发展壮大,规模养牛场增加,肉牛散养户增多,肉牛养殖量整体处于高位,存栏、出栏数量立体叠加,出现了供过于求状态,进一步加剧了牛价的下跌。
四、意见建议
目前,我区实施的平凉红牛产业激励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养殖户养殖损失,有效助推肉牛产业发展,预计2024年肉牛存栏总数仍将保持稳中有增,但活牛及牛肉市场供给过剩和资本市场的介入,对肉牛市场行情运行的周期性影响较大,预测2024年国内肉牛市场行情大概率仍将继续低位运行或小幅度增长,肉牛养殖业逐步进入“微利”时代,如何帮助养殖场(户)及时止损或维持当前经济效益水平将成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
一是发挥饲草资源强基础。当前,国内饲草料价格高位运行,与牛价下滑双向挤压着养殖环节的经济效益。利用全区饲草类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撂荒地、农闲田等土地资源种草潜力,增加肉牛养殖饲草供应。持续推进“粮改饲”,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养殖户种植优质粮饲作物,引导养殖场(户)大力开展玉米秸秆青贮,为肉牛养殖提供坚实的饲草料保障,千方百计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在养牛业中的利用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二是调整饲养结构增效益。充分发挥“平凉红牛”品种、品质、品牌效应,平凉红牛活牛市场价较其他品种的活肉牛市场价每斤高5—6元,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高端市场对高档红牛肉的消费需求较大。持续引导和扶持规模场(小区)增加平凉红牛养殖规模,严格落实平凉红牛“六补七奖两投十议”政策措施,着力激发养殖场(户)养殖平凉红牛的积极性,逐步减少西门塔尔等西杂牛饲养数量,通过调整饲养结构缩小肉牛市整体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降成本。根据目前市场形势,从优化饲草料配制、提高繁育效率、强化疫病防控、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全区规模场(小区)进行培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在优化饲草料配制上,指导养殖场(户)按照肉牛养殖相关标准规范,根据育肥牛、繁殖母牛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科学合理搭配饲草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加强饲料储存管理,防止饲料霉变、浪费和损失,降低饲料损耗成本。在提高繁殖率上,充分发挥64个区、乡、村三级冻配点,引导养殖场(户)通过加强母牛发情监测,科学合理安排配种时间、强化母牛犊牛护理、加强饲养管理、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切实提高母牛授配率、受胎率、成活率等。在防控疫病上,持续推进区、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场定场的疫病防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春秋两季集中疫苗接种以及消毒灭源、驱虫工作,提高肉牛的疫病抵抗力。同时,加强肉牛日常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牛,减少因病造成的损失和成本的增加。
(撰稿人:李娜 审核:王春晓 责编:王沛峰)
上一篇: 7月第1周畜产品和饲料集贸市场价格情况
下一篇: 6月第4周畜产品和饲料集贸市场价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