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
甘肃12316动物疫病专家寇宗彦回答:
犊牛病毒性腹泻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征。以精神萎顿、厌食、呕吐、腹泻、脱水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和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此外,细小病毒、杯状病毒、星形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也能引起新生犊牛腹泻,它们往往与大肠杆菌或隐孢子虫共同呈现致病作用。这些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都比较弱,常用的消毒药均能迅速将其杀灭。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轮状病毒性腹泻以1~7日龄新生犊牛容易发生,冠状病毒性腹泻以2~3周龄的犊牛多发。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的传染源,病毒随粪便排除,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牛,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本病一旦流行,常成群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初乳不足、气候寒冷、卫生不良等因素可诱发本病,并增高病死率。多发生于冬季。
2、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病牛精神委顿,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厌食。排黄色或淡黄绿色液状稀粪,有时带有粘液或血液,严重时,呈喷射状排出水样便,有轻度腹痛。腹泻延长,则脱水明显,严重的急性脱水和酸中毒常导致病犊急性死亡。剖检可见肠内容物稀薄,大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肠粘膜易脱落,空肠、回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二、鉴别诊断
可与牛沙门氏菌病、犊牛梭菌性肠炎、牛球虫病、牛冬痢相区别。
1、与牛沙门氏菌病:该病以发热、下痢为主要特征,粪便带血,恶臭;胃肠粘膜和浆膜上有出血斑,病原体为沙门氏菌。
2、与犊牛梭菌性肠炎:该病以排血便为特征,主要病变是小肠粘膜出血、坏死;由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
3、与牛球虫病:该病以恶臭的血痢和直肠粘膜出血与溃疡为主要表现,取肠粘膜和粪便压片检查,可见球虫虫卵。
4、与牛冬痢:该病为冬季舍饲牛暴发的一种急性腹泻病,排水样棕色稀粪,或全血便,但全身症状轻微,很少死亡;病原体与空肠弯曲杆菌有关。
三、防治措施
治疗: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如静脉输液防止脱水和酸中毒,口服肠道收敛剂止泻,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等。
1、口服高锰酸钾水即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每次4~8克,配成0.5%的水溶液灌服,每天2~3次。或者口服磺胺脒(每次10~20克,每天2~3次)、氟哌酸(10毫克/千克体重)等药物。下痢不止者,应口服次硝酸铋(5~10克)或活性炭(10~20克),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
2、补充液体:可用复方氯化钠、生理盐水、或5%糖盐水1500~3000毫升,静脉注射。
3、解除酸中毒: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液500毫升。
4、增强心脏功能:可注射强心剂,如10%樟脑磺酸钠液、强尔心等。
5、改善胃肠的运动功能:可用10%氯化钠200~300毫升,10%氯化钙100毫升,10%樟脑磺酸钠5~10毫升,静脉注射。
四、预防
牛于临产前喂给平衡饲料,犊牛要吃足初乳,同时口服促菌生或乳康生或乳酸菌素,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保暖防寒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上一篇: 提高绵羊繁殖力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