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饲喂不定时
因为缺乏科学养牛知识,养殖户没有定时、定量、定质饲喂牛,忙了少喂、闲了多投,直接影响了牛的生长发育。定时、定量、定质,是科学养牛的基础,冬春农闲时期,日喂3餐,夏秋农忙时还应加喂。
2、很少加喂精料
有些养殖户认为,牛是草食动物,以草为食,是否加料不重要,不论是怀孕牛、哺乳母牛、种公牛,均极少给料,导致牛的生长性能很差。要想使牛健壮、达到良好的生产目标,应供给全价日粮,种公牛一般日喂精料低于牛体重的1.5%;怀孕母牛,尤其在分娩前3个月,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应增喂优质全价料。
3、饲养浪费大
养殖户没有铡草设备,冬季舍饲时,直接把成捆的玉米秆、干麦秸扔到牛舍,让牛就地采食,导致牛连吃带踩,食用少、浪费多。
4、有什么喂什么
牛的生长发育是阶段性的,随着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产用途,所需求的营养物质也不同。山区养牛普遍是有什么喂什么,没有营养搭配、养分互补,春夏秋赶上坡,到了冬季喂秸秆,形成“夏饱、秋肥、冬瘦、春乏死”的状态。科学养牛应满足牛对养分之需,实施饲料的调配化,吃饱不浪费,提高养牛效益,增加经济收入。
5、存在侥幸心理,不驱虫和免疫
有养殖户不重视驱虫和免疫,认为牛只要吃饱就可以,不会得病。但是,养牛属于连续性的,不论出栏还是留种,只是一部分,如果想牛群健康发展,就应该每年定期对牛进行驱虫和疫苗免疫,否则一旦染病,将造成严重损失。